智庫建議
索明亮 朱軍 楊永平 | 關于交通一體化引導國土空間開發的思考
| |||||
|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這些建議對國土空間開發和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為高標準推進綜合交通導向型土地綜合開發和土地與空間復合利用指明了方向。 一 交通對國土空間開發具有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巨大成績,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展迅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空中航線、油氣管道網絡四通八達,海陸空立體交通高效運轉,交通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了運輸速度和質量提升,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強化交通脫貧攻堅、引領新型城鎮化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十四五”期間,在實施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及鄉村振興中,交通基礎性、引導性作用將會更加突出。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建設川藏鐵路,著眼于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鞏固邊疆穩定,對推動西部地區特別是川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更加說明了交通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交通一體化發展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造了良好條件,有力的支撐了社會經濟發展。 二 以快速交通引導大城市健康穩定發展 當前,特大城市擴張過程中“攤大餅”現象依然存在,造成中心城市資源配置過度集中,交通擁堵、環境惡化,城市病日趨嚴重,疏解中心城市功能,合理控制特大城市規模成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重大課題。黨中央關于“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這就必然打破以往大城市蔓延擴展的“攤大餅”發展模式。黨中央關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設雄安新區的決策,就是未來城市發展新模式的體現。 未來城市發展新模式,交通將起到關鍵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調發展重要講話中指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因此,特大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建立快速綜合交通體系,以引導城市國土空間布局優化調整。未來交通的發展,不僅要構建快速通道,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而且要著眼于智慧交通發展,基于現有交通運輸方式,在我國經濟發達、人口密度高、城市群集聚的地區,可適時探索發展高速磁懸浮、低壓真空管道等交通方式,可進一步填補高鐵與航空客運之間的服務空白。如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線是世界第一條商業運營的高架磁浮線路,最高運營速度達到時速430公里。2015年,日本東京-名古屋-大阪的高速磁懸浮中央新干線開工建設,設計最高運營速度達到時速505公里?!笆濉逼陂g,國家重點計劃專項研發的時速600公里的磁浮樣車已于2019年5月在青島下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牽頭研發的真空管道“超級高鐵”項目,將實現1000公里以上時速。 三 構建與國土空間開發相適應的交通體系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區位、自然環境因素差異較大,東部與西部、沿海與內地,經濟社會發展客觀存在不平衡狀況。東部沿海地區城市高度集中,城市群連綿發展,人口密度大,經濟最為發達。城市群之間、城市群內部、城市內部交通需求十分旺盛。中部地區人口總量大,具有較大的發展優勢。西部地區地廣人稀,交通設施的速度、密度較東部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交通一體化的發展要結合東、中、西部區域各自特點,補短板、鍛長板。 同時應當看到,未來城市群、都市圈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核心,國家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戰略,賦予城市群及都市圈在新經濟格局下發揮更大的引領帶動作用。今后,城市群地區應該重點發展由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組成的功能完善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形成城市群主要發展軸帶,引導城市群地區聯動發展,推動開放性、多中心的區域空間體系形成,構建城市群協調發展新模式、新格局。 面向未來,交通系統自身更需要加快促進一體化發展,而綜合交通樞紐是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紐帶。構建層次分明、分工合理、銜接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各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可以更好地提升交通運輸的效率,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便捷性,整體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結合樞紐建設,進一步豐富TOD理念內涵,形成“站城一體”“產城融合”的城市綜合體,推動交通樞紐與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融合協調有序發展。 四 建立大數據支撐的智慧交通體系 以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為引領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蓬勃發展,并與交通產業相融合,自動駕駛、智慧公路、車路協同、共享交通等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涌現,為新時期交通高質量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新技術革命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帶來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感知和傳輸網絡化升級,將形成便捷通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新一代智慧化交通系統。 目前,交通大數據的應用還不夠充分,還缺乏統一的行業性標準和技術規范,交通數據的獲得和共享仍有障礙,高質量數據源的采集還沒有得到有效保證。建立以大數據支撐的智慧交通體系,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關于智能高鐵,隨著5G及北斗導航等技術的發展,高鐵數據的采集與應用,為5G和北斗導航提供了場景。在高鐵移動裝備、固定基礎設施方面擴大了應用范圍,實現了高鐵內外部環境間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聯互通、融合處理。未來我國高鐵要全面實現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和智能管理,高鐵與信息技術、大數據等融合會更加緊密,高鐵出行將會更加節能環保,安全可靠。 二是關于智慧城軌,要廣泛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實現智慧服務、智能調度、智慧建設、智慧運維、智慧車輛以及城軌云平臺建設。目前,北京地鐵在開展《首都智慧地鐵頂層設計方案》研究,上海地鐵提出了智慧地鐵架構及建設思路,廣州地鐵發布了《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戰略規劃等。 三是關于智慧公路,集成應用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升級高速公路傳統系統,實現自動收費、車路協同、主動管控等,同時進一步擴大數字賦能、業務融合、系統協同等功能。對于傳統城市道路,采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疊加手段,實現對道路交通運行態勢自動感知與辨別,為車路協同提供基礎。 四是關于智慧停車,主要包括路內外停車資源管理智能化、收費管理智能化和停車信息服務智能化等,大數據的使用是城市停車管理與服務智能化的有效手段。目前,國內多個城市開發了停車管理平臺、停車誘導共享系統和智能收費系統,如上海在全市4300多個停車場實現停車導航、停車換乘、樞紐停車、錯峰共享、停車繳費、停車預約、停車充電、服務公告等八大服務,運營高效化和服務共享化是智慧停車的標志。 | |||||
相關鏈接
- 中咨公司邀請中共一大代表陳潭秋之...2021-04-28
- 國家五部委舉辦第四屆全國產業轉型...2021-03-27
- 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九部門印發《關...2021-03-26
- 十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十四五”大...2021-03-25
- 蘇志欣 | 關于推動福建省綜合交...2021-03-23